安博涵
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
现任新能源与材料学院2021级博士班班长,获评博士学业一等奖学金,其论文入选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年度十佳论文。个人荣获2024年中国石油大学五四青年榜样 称号,并多次获得优秀学生干部等荣誉。
2024年受CSC资助前往新加坡南洋理工大学进行联合培养。目前的研究领域主要集中于电催化制氢领域(主要研究方向:过渡金属磷化物,高熵合金和石墨烯复合材料)。以第一作者在《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Hydrogen Energy》《Chemical Engineering Journal》等国内外顶级期刊发表SCI论文4篇,影响因子总和超过50,同时以第二作者发表论文7篇。积极参与国际学术交流,多次在国内外重要会议上展示其学术成果。
在校期间,担任校围棋队第一主力,带队荣获三次北京市团体赛亚军(2次北京市大学生联赛和1次北京市智力运动会),创造学校该项目历史最好成绩。个人竞技方面,自入学以来,连续4年卫冕石油杯围棋组冠军,获得世界大学生围棋锦标赛季军、马来西亚围棋公开赛冠军。
展开剩余79%采访问题
1
科研不是一蹴而就的,面对科研受挫、论文写作无从下手等困难和挑战,您是如何应对并解决的呢?
我认为科 研本就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 。遇到挫折时,首先,我会 保持积极的心态,把问题看作提升机会,冷静耐心思考。我常用一句话激励自己:“今天的你比昨天更优秀,那今天就没有白过”。
然后,我会对问题进行 系统地分析, 借助文献,AI以及相关领域的专业人士探讨,对整个科研过程进行梳理,认真复盘,找到可能产生偏差的因素,并做好详细的笔记以防止在类似问题上重复犯错。
最后我会制定详细的计划对问题进行 突破。在此过程中泛策略,我通常会把宏大的目标拆分为可执行的小任务,一步步完成,从而有效减轻焦虑。
我认为论文写作确实是研究生阶段最棘手的问题。我清楚地记得自己在写第一篇论文时的痛苦经历,但也正是在复盘后,我总结了以下三点应对方法:
第一, 将论文拆分为若干小节,逐节完成,避免贪功冒进,保证每一部分的质量; 第二,进行 完整回读,对已完成的部分进行反复修改,以确保逻辑连贯与结构严谨; 第三,保持与导师的 充分沟通,在写作过程中多次讨论,既能减少后期反复修改的麻烦,也能避免出现低级错误。
通过这种方法,我逐渐提升了写作能力,也增强了科研信心。
2
您是怎么平衡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之间的关系的?有什么时间管理的秘诀吗?压力大的时候您又是如何平衡情绪的呢?
我一直认为学生工作和学术研究并不冲突,反而是相辅相成的。学术研究需要专注与深度,而学生工作则锻炼了我的沟通、组织和协调能力,这些反过来能帮助我在科研团队中更好地合作。
在时间管理上,我会通过制定计划和任务分解来保持高效。例如,把科研作为主线任务,学生工作作为阶段性任务,利用日程表和待办清单来合理分配精力,做到“重要的优先,紧急的及时”。
在整个读博过程中难免面临压力,我常用一份“情绪平衡清单”来调节情绪。短期可通过深呼吸、散步或写下困扰来缓解紧张,避免情绪持续积压。在科研任务上,将大课题拆解为小目标,专注可控部分,降低无谓焦虑;同时允许先完成再优化,而不是一味追求完美,提醒自己“今天比昨天好一点就足够”。
长期来看,坚持规律作息、适度运动和科研外的兴趣活动,既能增强抗压能力,也能保持生活层次感。此外,主动与同伴或朋友交流也有助于舒缓情绪,避免孤立承压。
3
对于觉得理论和实践脱节,不知道怎么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的同学,您有什么方法可以传授呢?
我理解很多同学会觉得理论和实践脱节(常常会问:这个学完了有什么用?)。我自己也曾有类似困惑,但在科研生活中,我逐渐找到了解决方法:
第一,带着问题学习,把知识和实际问题、课程实验或科研项目结合起来;第二,多看案例和文献,了解理论在实际研究或工程中的应用;第三,通过实践-反馈-再学习的循环,把理论转化为解决问题的能力;第四,培养耐心和探索精神,保持好奇心,不怕犯错。通过这些方法,理论和实践才能逐渐融合,真正做到学以致用。
在新加坡联培期间,我的导师鼓励我参与学术会议,这也是实现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重要途径。一方面,会议报告能让研究者接触到前沿理论进展和最新研究方法,帮助理解知识的应用背景;另一方面,会议中的海报展示、口头交流和研讨环节往往聚焦于具体实验、工程案例或产业需求,使抽象的理论与实际问题紧密联系。
通过与不同领域的学者面对面交流,可以获得对自身研究的反馈,启发新的思路,同时也能了解到产业或应用端的真实需求,从而调整研究方向。
学长寄语
我想告诉学弟学妹们:
科研和学习的路上可能会遇到迷茫和挫折,但请记住:每一次坚持和积累,都是未来突破的基石。保持热情,保持耐心,你们一定会走出一条属于你自己的精彩道路!
——安博涵
来 源 | 新能源与材料学院研究生会
(责编 杨烜 / 监制 杨洪悦)泛策略
发布于:北京市创利融配资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